重磅!国家首次明确“新基建”:3大方向,更曝光1个新领域
来源:全景财经
原创 全小景
万亿级大风口,所有投资人等待的官宣来了。
今日(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中国“新基建”的范围、当前的工作重点。据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表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4.280, 0.01, 0.23%)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伴随着技术革命,“新基建”的内涵、外延不是一成不变的。下一步将加强顶层设计,修订完善有利于新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准入规则,加快推动5G网络部署、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
自此,万众瞩目的“新基建”的投资方向已经确定,其中5G、大数据的建设,将加速推进,超出市场预期。另外,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新基建”的范围。
受此影响,今日午后,A股的卫星互联网板块集体飙升,截至收盘,中国卫通(17.930, 1.63, 10.00%)(601698)直线封板,中国卫星(35.790, 2.60, 7.83%)(600118)、北斗星通(30.420, 1.31, 4.50%)(002151)等个股大幅跟涨。
新基建,10000亿级大风口
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发表的《国家竞争优势》指出,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将经历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财富驱动等四个发展阶段。
1981-2018年期间,中国经历前两大发展阶段:人口、土地等生产要素驱动;地产、传统基建为代表的投资驱动。中国经济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GDP增速开始呈现下行趋势,2019年中国GDP达到99.0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6.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在经济体量逼近100万亿、增速趋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已然进入了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时刻,中国亦将开启“大创新时代”。
“要想富,先修路”,开启“大创新时代”也必然需要“新基建”的铺路。2020年以来,从中央密集部署,到资本市场热捧,“新基建”正式站上风口。
2020年以来,中国高层开始密集提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同时,地方政府亦迅速响应,自2020年以来,已有25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及“新基建”,其中 8 个地区明确规划了2020年内计划新建5G基站的数量,合计超过30万个。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3月5日,已有24个省市区发布了未来重点项目投资计划,2.2万个项目总投资金额将达到48.6万亿元,其中2020年度将完成的投资总规模近8万亿元。
而2020年在一场疫情的冲击下,拉动中国经济的“2驾马车”:消费、出口双双承压,可以预见,基建投资将成为2020年稳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三年2000亿!巨头入局,PE/VC扎堆“新基建”
风口,历来都是资本疯狂追逐的“猎物”,更何况是下注中国即将开启的“大创新时代”。
嗅觉敏锐的巨头—阿里巴巴率先下注,今日(4月20日),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再投2000亿,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
据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我们对未来有信心,对数字经济有信心。云智能是阿里巴巴的核心战略之一,我们已经坚持投了十一年,不会因为疫情而减少投入,反而要加大投入。未来三年,阿里云再投2000亿,用来搞新基建。
巨头开路,风投机构的热情也非常旺盛。2015年6月以来,在以 PE/VC 为代表的一级市场领域上,资本对技术创新方向的关注度依然不减,随着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不断出台,PE/VC 在科技信息领域的投资规模在快速上升。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2018-2020年4月份,中国PE/VC投资金额居前的行业分别是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医疗保健、金融、工业。其中,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与“新基建”紧密相关,累计投资金额高达8980.8亿元。
而2020年,将是成为“新基建”大规模铺开的元年,叠加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建的政策效应,以科技基建、技术创新为内核的新基建,将持续吸引风投资本的关注。
即使是面临疫情的冲击,大部分投融资项目停滞的背景下,2020年至今,PE/VC机构在信息技术行业完成了642笔投资,总投资金额为562亿元。
民间资本只是“新基建”大潮中的力量之一,而更强大的资本投入仍是由政府主导。
今日,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王克冰表示,经国务院批准,前期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达18480亿元,其中专项债券达12900亿元,用于基建投资的专项债占比81.9%,将成为“新基建”最重要的长期资金。
另外,据中泰证券表示,地方财政的预算内资金(财政收入+赤字)也将成为2020年“新基建”投资的重要来源。
5G、大数据将加速,更曝光1个新领域
今日,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下一步,国家发改委联合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为加快推动5G网络部署,促进光纤宽带网络的优化升级,加快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
很显然,5G、大数据中心的部署、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投资进度大概率将超预期。以 5G 基站建设为例,此前中国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的5G基建计划为:
截至2019年底,5G基站建设数额已超13万个,用户规模增速超100万/月,用户规模与网络覆盖范围同步扩大,且在国家高层定调之下,推进速度或超预期。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测算,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5G网络建设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带动超过3.5万亿元投资。
另外,大数据中心也是被重点加速推进的“新基建”细分领域,大数据中心是云计算的基础设施。随着云服务收入的快速增长,IT 巨头在大数据中心的投入将不断增加,其中阿里云刚刚披露的2000亿计划中,大数据中心正是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
据赛迪顾问的数据测算,2019-2021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保持30%以上增速,到 2021年达到 4920.3 亿元。同时,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也将加速,将推动大数据在金融、电信、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发改委对“新基建”的定调更透露了一个重要“预期差”,首次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而此前热议的7大“新基建”领域并没有卫星互联网的身影。
据赛迪智库无线电管理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卫星互联网的投入成本随着技术进步明显下降,各国纷纷将卫星互联网建设上升为国家的战略之一,卫星通信发展迎来新风口。
其中,美国航空公司SpaceX提出1.2万颗太空“星链”计划:预计2027年11月前发射12000颗,截至目前已发射300颗工作卫星组网。
天风证券(5.570, -0.03, -0.54%)表示,中国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预计将1.1万颗左右卫星入轨,出现1-2个超级星座,卫星制造端2021年或达22.5亿美元,2027年或将达58.1亿美元。卫星互联网的建设将有望使车联网等需要低通信延时、高定位精度的应用场景得到广泛应用。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基建,互联网,基础设施,投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