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视点首页
  2. 新视点 >

叮咚买菜VS每日优鲜:同亏不同命

文丨熔财经

作者丨忘言

1.png

市场对前置仓“双雄”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关注的焦点正在改变,最直观体现就在股价上。

从11月11日每日优鲜发财报开始,截至到12月3日美股收盘,20多天时间里,每日优鲜股价先抑后扬再回调,股价仍高于Q3财报发布当天收盘价。而叮咚买菜则一泻千里,股价从30.04美元一路跌至16.63美元,期间几乎没有反弹。

叮咚买菜VS每日优鲜:同亏不同命

两者同亏不同命背后,意味着资本对“前置仓+生鲜”烧钱换规模的热情开始冷却。相比此前关心谁跑得更快,现在大家更关心谁能跑得更稳。而尚未盈利的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也到了比谁更能熬的新阶段。

股价跌跌不休,是担心钱不够烧了

叮咚买菜连跌20来天,股价近乎腰斩,对叮咚买菜来说不是一个好信号。每日优鲜当然也不好过,但至少截至发稿,其股价比Q3财报发布前还略有上涨。

这意味着市场开始意识到,对尚处于亏损阶段的前置仓双雄而言,跑得更快的叮咚买菜,风险或许更高。毕竟因扩张倒掉的生鲜电商企业,已经太多太多。

直接引爆点是两者Q3财报释放出来的信息——2021年Q3,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收入分别为61.9亿元和21.2亿元,经营亏损则分别为20.189亿元和9.707亿元。

从数据层面来看,两者都在亏损,且每日优鲜营收和规模低于叮咚买菜,但叮咚买菜赚得越多,亏得也越多。而从战略层面来看,叮咚买菜仍在前置仓上疯狂扩张,而每日优鲜则显得更加克制,乃至调整打法。

数据显示,仅今年前三个季度,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数量分别为950个、1136个,1375个 (覆盖全国37个城市),一路飙涨。

与之相反的是,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数量在缩减——2019年每日优鲜前置仓数量为1500个,到今年前两个季度数量已经变为631个和625个,第三季度财报仅提到覆盖17个城市,而没有披露具体网点数量。虽然数量在减少,但其留下的前置仓面积在变大,平均已达到356平方米,同比增长13.2%。

前置仓数量的变化,直接关系到营收。2021年Q3,叮咚买菜营收61.9亿元,同比增长111%。同期每日优鲜营收21.2亿元,同比增长47.2%。

从营收和增速来看,叮咚买菜比每日优鲜表现更优秀,营收规模是每日优鲜的近3倍。与此同时,该季度叮咚买菜亏损20.189亿元,是每日优鲜亏损额9.707亿元的2倍多。

有人或许会说,用3倍营收换2倍亏损,对比起来叮咚买菜还是有优势。但账不是这么算的,因为如果方向错了,跑得越快风险也越大。前置仓的建设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站点都需要相应的人员配置,它会随着扩张而不断增加。

事实上,自2019年到2021年第三季度,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两者三年累计亏损近180亿。其中叮咚买菜累计亏损104亿,每日优鲜累计亏损76亿,背后的关键就是对待前置仓的态度。

叮咚买菜VS每日优鲜:同亏不同命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熔财经制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2019年每日优鲜亏损要高于叮咚买菜,但2020年至今,叮咚买菜的亏损额要远高于每日优鲜。

因此,结合资本市场反应来看,前置仓双雄当下的问题不是规模不足,而是如何扭亏为盈,讲出可持续发展的新故事。叮咚买菜在规模和增速跑赢每日优鲜的背景下,近期股价表现远弱于每日优鲜,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担心叮咚买菜的钱不够烧了。

不赚钱不可怕,不知如何赚钱才可怕

对资本市场来说,很多不赚钱的企业并不可怕,甚至会成为香饽饽。毕竟任何商业模式都有爬坡扩张期,需要大量资源投入,或用于技术研发,或用于市场推广等等。

但这种“不赚钱”又被看好,建立在两个基础上——一是钱够烧,要么有持续不断的融资进入,要么有公司其它业务输血。二是市场前景够大,如百团大战和网约车大战都曾烧钱无数,抢下市场后,有能看得见扭亏为盈的时间点。

前置仓的问题在于,其模式有点像物流仓储,成本并不会因规模扩张而大幅降低,相反规模越大投入就越多。而生鲜市场又有传统菜市场、商超、社区生鲜店、社区团购等诸多对手,很难通过扩张,取得市场垄断地位,迅速实现扭亏为盈。

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的痛点有两个。

一是现金流不充裕。截至2021年9月30日,叮咚买菜能短期变现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共计约68亿元,其中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30.98亿元,但流动负债应付账款是27.97亿元,也就是说叮咚买菜拥有的现金,90%是没有给供应商结的货款。而每日优鲜拥有25亿元左右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各项短期投资。若按照原来的烧钱速度,留给它们亏损的现金流,的确不多了。

二是前置仓都是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的营收主力,在2021年第三季度收入占比分别达到近98%和99%,想靠其它业务输血,短时间内很难做到。

因此,留给两家的解法,只剩下再融资(增发)或者调整打法。

目前,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的打法已出现明显分化。叮咚买菜选择继续“做重”,除不断扩充前置仓,还在主推预制菜发力自营品牌,而自己做产品,也是重资产模式。

每日优鲜则在“做轻”,除在前置仓数量上保持克制,缩减效益不好的站点、提升优质站点的面积,还在发力B端,推进前置仓即使零售+智慧菜场,发力数字化平台,从“自营+平台”两端发力。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三季度,每日优鲜在智慧菜场上已在18个城市签约73家菜场(其中52家已开始运营)。而在零售云方面,也已经与11家客户签订了合作协议。

当然,无论是叮咚买菜的预制菜,还是每日优鲜的数字化平台,目前尚还不够成熟,做重做轻,究竟谁能笑到最后,也尚不能断言。

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做重的叮咚买菜,比做轻的每日优鲜显然需要更多资金投入,对其现金流的考验也将加剧,实现扭亏为盈的路也将更漫长,一旦资金链断裂,后果不堪设想,这也加重了市场的担忧。

叮咚买菜的尽头是增发,每日优鲜呢?

东吴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前置仓“双雄”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的亏损局面,或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而在连续亏损下,前置仓行业若无法从根本上改善经营亏损,未来或需不断寻求融资。这是两者急着上市,乃至争夺“生鲜电商第一股”的重要原因。

两者争相上市,不只为“第一股”的名头,更因为先下手者在募资时拥有主动权。从结果来看,先上市的每日优鲜IPO一举募资约3亿美元。后上市的叮咚买菜,将原定计划募资3.75亿美元缩减近四分之三,最终募资不到1亿美元。

因此,从上市募资目标达成上,每日优鲜无疑完成度更高,这也让其在上市后显得更“佛系”。比原计划少募资2亿多美元的叮咚买菜,则可能打乱了原有计划,对继续需求融资有更迫切需求。

目前,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离从根本上实现扭亏为盈尚有距离,且叮咚买菜目前也尚未调整打法。因此,通过增发融资可能是其唯一出路。

而要想成功达到预期,提升规模、提升客单价、更靠近盈利,是必走之路。因此,我们看到,叮咚买菜一边在不断烧钱扩规模,一边也在不断涨价去更靠近盈利。

尽管在今年三季度财报中,叮咚买菜并没有提及客单价,但在用户感知中,不乏叮咚买菜涨价的缩影。

叮咚买菜VS每日优鲜:同亏不同命

叮咚买菜VS每日优鲜:同亏不同命

对比来看,每日优鲜的客单价反而有所下调——今年三季度每日优鲜客单价为88.4元,二季度为96.1元。

但无论烧钱换规模,还是提价保盈利,对叮咚买菜来说都不容易。烧钱扩规模,现金流有限,且市场也开始失去耐心,股价腰斩就是信号。而要提价,用户又不一定买单。更何况市场上还有众多对手觊觎。

以叮咚买菜的大本营上海为例,盒马最近开始推行惠民季活动,据悉是盒马成立五年来最大让利,从11月20日到年底,将持续对蔬菜、生鲜、海鲜水产、肉蛋禽品类进行全面惠利。这些发力品类恰好是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的盈利主力。随后又推出容易让人联想的“斩钉价”,有媒体实测调查称,“斩钉价”覆盖的商品价格,比同地区叮咚买菜都要便宜。

此外,叮咚买菜此前寄予厚望的鲜花赛道,盒马也已在云南签下30个鲜花直采合作基地,搭建鲜花大仓,率先打造行业首个完整的鲜花供应链。在人才竞争上,从12月起,盒马给一线仓配人员普遍涨薪10%以上,这些都给叮咚买菜的大本营带来不小压力。

因此,盒马一降价,叮咚买菜的处境就变得更尴尬了。继续提价,用户会流失;不提价,亏损又会增加,盈利更添难度。有行业人士指出,眼下叮咚买菜只能靠增发续命。

相比而言,叮咚买菜的困难,每日优鲜身上也有,但腾挪空间更大。

一方面,研发投入、智慧零售网络搭建,让其自营业务运营效率不断提升的同时,又有价值溢出去赋能ToB业务,是用轻资产模式寻找新增量。

另一方面前置仓数量缩减,剔除不盈利站点,至少在能避免前置仓扩张带来的额外亏损。而增大余下前置仓面积、提升运营效率,又能让原有站点亏损进一步下降,从而留下更多的腾挪空间。

总的来看,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算是难兄难弟,在探索前置仓如何盈利的路上,都还有很长路要走。而作为前置仓模式的唯二上市公司,打法不断分化的两家企业,如何过好这个冬天,或将成为一个转折点。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熔财经:城市商业新媒体,区域经济链接者,产业趋势发现地。

买菜,每日,亿元,亏损,股价
--------------------------------------------------------------------THE END---------------------------------------------------------------------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