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视点首页
  2. 新视点 >

智能语音爬天井

智能语音爬天井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随着技术的升级、消费者需求的爆发以及大环境的变好,智能语音行业的发展愈发如火如荼,智能语音也在悄无声息地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以输入方式为例,语音输入已经超越拼音输入和手写输入,成为当下主流输入方式。

另外,智能语音助手也逐渐成为了智能手机的“标配”,据Strategy Analytics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销售的智能手机中已经有47.7%配置了人工智能语音助手。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不少企业纷纷投身其中,试图分走一杯羹。随着各方的入局,整个智能语音行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据《2020—2021中国语音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智能语音市场规模达到217亿元,同比增长了31%,2021年可达到285亿元,同比增长44%。

“枷锁”缠身

尽管智能语音前景广阔,但前行之路并非坦途,仍有一些问题横亘眼前,不少智能语音赛道的玩家都被拖慢了脚步。

首先,关键核心技术仍待突破。智能语音指的是以语言识别技术为开端,实现人与机器以语言为纽带的通信,包括语音识别技术和语言合成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语音识别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据悉,目前的语音识别主流厂商主要使用端到端算法,在理想实验环境下语音识别准确率可高达99%以上。

但是语音识别在现实中所应用的环境要比实验室环境复杂的多,噪音、方言、口音、口语的简略性等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语音识别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另外,智能语音还面临着声纹识别不稳定、语音识别的鲁棒性、训练场景的长尾性等诸多挑战。

其次,盈利不够理想,亏损现象仍然存在。智能语音的最关键因素是技术,而技术的发展又需要长时期的研发投入,因此高投入的研发费用也对企业的盈利状况提出了挑战。除了一些头部企业如科大讯飞之外,仍有不少企业还处于亏损状态。以智能语音行业的独角兽企业云知声为例,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云知声的净亏损分别为1.77亿元、2.29亿元、3.17亿元以及1.1亿元。

最后,激烈的行业竞争也不容忽视。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入口以及人工智能三大核心基础技术之一的智能语音,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的来袭,不少企业都纷纷加码人工智能领域,其中智能语音行业的广阔前景也引得各方纷纷布局。除了科大讯飞、捷通华声等智能语音科技企业之外,阿里、百度、腾讯、搜狗、苹果、谷歌等国内外巨头都在智能语音领域有所布局。

破局势在必行

面对这些挑战,智能语音领域的参与者们也从多方着手,寻求破局之道。

在技术方面,持续加码技术研发,筑高技术护城河。众多周知,技术始终是人工智能领域参与者的立身之本,智能语音行业也不例外。无论是出于提升自身实力的考量,还是巩固当前地位、拉开同其他玩家间差距的考虑,智能语音行业的玩家们丝毫不吝于技术的研发投入。

以科大讯飞为例,据历年的财报数据显示,科大讯飞2019年研发投入为21.43亿元,同比增长了20.91%;科大讯飞2020年的研发投入费用为24.2亿元,同比增加了12.73%;今年前三季度,科大讯飞的研发投入费用为20.22亿元。

尽管尚未摆脱亏损局面,但云知声在研发投入方面也毫不手软。相关数据显示,从2017至2019年以及2020上半年,云知声的研发投入分别为9999.83万元、1.53亿元、2.58亿元以及9242.94万元,占同期的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63.55%、77.62%、117.78%以及109.14%。

从场景来说,拓宽应用场景也成为了各方心照不宣的选择。消费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的双双爆发,助推了智能语音的发展,智能语音市场也实现了快速扩容,现如今智能语音的应用场景也逐步拓宽至教育、汽车、家居、医疗等诸多场景,智能语音和这些场景相结合也成为了主流发展方向。比如,科大讯飞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城市等领域均有布局。

现如今,我国智能语音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市场格局。据德勤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科大讯飞凭借60%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以阿里、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捷通华声、智臻智能、思必驰、云知声等其他智能语音企业的总体市场份额小于20%。

科大讯飞多点开花

在智能语音领域深耕已久的科大讯飞,不仅具有先发优势,在技术研发方面也有着深厚的积累。据智慧芽的最新数据显示,科大讯飞及其关联公司在全球126个国家/地区中,共有3234件已公开的专利申请,其中发明专利约占64.97%。而科大讯飞之所以能够稳居行业第一,除了拥有先发和技术优势外,与其采取的战略不无关系。

一是,在B端C端同时发力。早在2018年科大讯飞就开始实行To B+To C的双轮驱动战略,在B端市场和C端市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智慧教育为例,面向B端,科大讯飞打造了智慧考试、智慧课堂、智慧校园等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相关数据显示,科大讯飞的智慧教育产品已在全国 32 个省级行政区应用,覆盖了5万余所学校,累计为超过1亿的师生提供教学服务。

面向C端方面,科大讯飞推出了包含个性化学习手册的智学和教育智能硬件产品。其中个性化学习手册能够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依托,通过分析学生的日常学业,为学生制定专属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和路径规划服务。另外,科大讯飞也已经陆续推出AI学习机、翻译机、扫描笔等诸多教育硬件产品,并频频获得消费者青睐。据今年的618战报显示,科大讯飞的AI学习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了706%。

二是,持续推动“平台+赛道”战略的落地。在平台方面,科大讯飞打造了以智能语音和人机交互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讯飞开放平台,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站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讯飞开放平台已开放了449项AI产品及能力,聚集了超过293万开发者团队,总应用数超过137万,AI大学堂学员总量达67万,链接超过420万的生态伙伴。

在坚持开放平台的同时,科大讯飞也在进行多赛道布局。比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能汽车等等,而多赛道布局也有助于科大讯飞打开增量空间。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的智慧教育业务实现收入17.31亿元,同比增长了31.48%;智慧城市业务实现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了43.3%;智慧汽车领域实现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了74.31%;智慧医疗收入为1亿元,同比增长了34.21%。

百度阿里瞄准C端

互联网巨头的嗅觉向来灵敏,风口爆发之地往往也是互联网巨头的聚集之处,智能语音行业也不例外,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参与其中,布局智能语音领域。与其他参与者不同,互联网巨头大多选择从C端切入,而其之所以会做出此种选择,也自有其逻辑。

其一,消费级市场爆发。智能语音的市场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级市场,包含智慧生活、智能家居、智慧办公、智能驾驶等诸多领域;另一类则是服务于特定场景的企业级市场,如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等。随着技术的升级和消费者理念的转变,消费级市场迎来快速增长。以智能语音助手为例,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智能语音助手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241.1亿元;2021年规模将达到337.5亿元。

其二,消费者市场的受众分布较为分散,互联网巨头在渠道和用户方面的优势明显。在用户方面,互联网巨头本身就拥有着庞大的用户资源,可以说是自带流量加持。在渠道方面,百度的搜索平台和阿里的淘系平台均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触及广大的消费者群体。而百度和阿里从C端切入智能语音行业,也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优势。

其三,在技术和数据方面也有着深厚的积累。阿里和百度都在AI领域深耕已久,拥有着深厚的技术沉淀。以百度为例,AI是其核心战略之一,早在2010年百度就开始了关于智能语音及相关技术的研发。另外,百度和阿里等互联网巨头还能发挥其多年累积下来的用户数据,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打造出符合用户需求的C端产品。

云知声另辟蹊径

云知声虽然是智能语音行业的独角兽企业,但与行业龙头相比还是相差不少。随着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入局智能语音领域,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云知声的发展空间也受到进一步压缩。面对此种情况,云知声采取了不一样的发展路径。

其一,云知声确定了“云-端-芯”的发展路线,打造生态闭环。2014年,云知率先提出了“云-端-芯”的“全栈”布局产品战略,其中“云”负责解决终端智能化问题,“端”负责解决AI应用场景化问题,“芯片”可加速AI应用的落地。以芯片制造为例,早在2015年云知声就启动了造芯计划,并陆续推出“雨燕”、“雪豹”、“蜂鸟”系列等芯片。据了解,“雨燕”和“蜂鸟”系列芯片已经实现了量产。

其二,专注垂类领域。在众多细分领域中,云知声选择了智慧物联和智慧医疗这两个垂直行业。一方面,智能语音和行业深度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深耕垂类行业能够提升企业在该行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企业布局细分领域越多,所要面对的竞争也就越多,专注垂类领域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同其他企业的竞争。

无论是科大讯飞,还是百度阿里,亦或是云知声,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烦恼,倘若企业能够抗住压力越过瓶颈,其实力也将更上一层楼。归根究底,智能语音比拼的还是技术,谁能率先攻克技术难关,谁就能占据主动权。至于智能语音的未来会走向何方,时间会给出答案。

文/金融外参,ID:jrwaican
语音,智能,亿元,科大,智慧
--------------------------------------------------------------------THE END---------------------------------------------------------------------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