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中国人在中国注册、中国生产制造的品牌,却要在名字上加个日文“の”。近日,有日媒调查中国产品名加“の”在网络上热议。文后结论说这些中国产品或品牌这样干,是为了给消费者留下“高级感”、“好印象”。
实际上不仅仅有伪日系,还有伪韩系、伪法系。这些品牌在logo、代言人、包装设计方面,精准碰瓷某个国家,营造所谓的“高级感”“皇室范”,明里暗里误导消费者,套路中国人。
此事发生后,之前被证监会连发59问要求“详细说明发行方与广告代言人之间关系”的慕思股份,又一次进入大家的视野。虽然事情真相尚未定论,但慕思过度包装自己是法系品牌的做法,却引发业界内外各种猜测。而曾被经销商实名举报涉嫌偷税漏税,和存在大额分红、突击入股、关联交易情况等,也被再次挖出来。
中国正在崛起,假洋牌却背道而驰
进入WTO后,中国制造在全球迅速崛起,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但是在那个年代,众多品牌很难走出国门获得认同,反而国外品牌很容易进入中国市场。正反对比之下,明明掌控人是中国人,公司在中国注册,产品在中国制造,形象包装却洋里洋气的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天眼查显示,诞生于中国东莞的慕思床垫,一直在营造洋品牌错觉。首先,起了一个跟“慕思”毫不相关的“DeRucci”作为品牌名;其次,用白人老头做品牌形象代表;在早期的宣传中,强调“源自1868年”和“法国皇家设计师”。
这个“品牌故事”存在了17年,直到2021年慕思IPO之际,被证监会连发59问,要求其回答广告中洋老头与发行方关系、以及企业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当“假洋牌”的浪潮退去,谁在裸泳才一目了然。毫无疑问,慕思的法系品牌定位,与当前的高质量发展主流趋势,并不在同一个方向。
相关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中,确实有要求企业对外宣传时,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依法合规的经营,不仅是企业上市的前提条件,更是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
慕思还被经销商实名举报偷漏税
用透支信任度来获得用户的品牌,也会在失去用户信任时慢慢淡出一线行列。此前被曝光的达芬奇家居、马可波罗瓷砖、欧典地板等品牌,无一不是做到了行业头部,但最后或者消失,或者转型。与高峰期相比,“假洋牌”被曝光后慢性死亡成为必然结果。
这种现象其实是“破窗效应”在商业领域的再现。慕思就是那栋带有窗户的建筑,而“洋老头”事件是这栋建筑上的一扇窗户。当全网都在询问“这个洋老头是谁”时,第一个窗户被破坏了。随之“经销商实名举报慕思偷逃税款”的第二个窗户也被打破。接下来,慕思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大额分红、突击入股、关联交易等问题,也被逐个曝光。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初慕思依靠塑造“洋品牌”形象收获了多大的红利,现在就会因“假洋品牌”问题的曝光造成多大的损失。慕思代言人事件只是一个契机。很可能接下来迎接慕思的,将是品牌大楼上一块块被打碎的玻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实经济基础也决定着喜好和审美。以前外国社会经济发达,海外的品牌虽然售价昂贵,但因为产品优越性,中国消费者都会埋单。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飞跃,中国人的消费观都发生了变化。经济自信之后,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品牌自信顺其自然地产生,一味追求洋品牌、高大上的时代一去不返了。这种现象让很多外企在中国水土不服,给了中国品牌崛起的机会。但是,消费者的观念变了,很多品牌却还在“假洋牌”的路上走到黑。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用塑造假洋牌来透支用户信任的品牌,也会在失去用户信任时最终淡出用户的视野。过度包装品牌的行为可休矣!
品牌,中国,就有,高级,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