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曾响铃
文 | 响铃说
当下,传统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其市场竞争的底层逻辑也开始发生变化,由以往的竞品对标,迈向了一个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模式,行业将其称之为汽车的“智能化”。
这种转变,本质上其实是产品思维向用户思维的转变,无论是“场景定义汽车”还是“软件定义汽车”,反映出的都是汽车产业在遭遇“数字化”后所开辟的新方向。
例如,在4月20日,全新的宝马7系上线发布,在强调整车配置能力的同时,其最大亮点是一个搭载了华为应用市场的“后排悬浮式巨幕”及由此所构建的全新一代后排娱乐系统。
对于宝马而言这或许是只一次大胆的尝试,但对于整个汽车行业而言这可能也是一种趋势。
出行“智能化”比拼,现阶段到底在比什么?
有关汽车“智能化”的话题,近年来被频繁提及,不少汽车品牌都在高举“智慧出行”旗帜招揽客户,然而在现阶段车企及市场谈论“智慧出行”这个话题时,到底是指什么?
如果说“智慧出行”指的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那么在L2级别渗透率还没有达到50%的阶段,谈L3乃至L5级的大规模应用落地显然为时尚早。
所以,当下有关“出行智慧化”更多地其实被聚焦于泛娱乐化的“信息娱乐”层面。就像前面提到的宝马,为什么要将这么一套“后排娱乐化”的系统搬上车?只因为当前它才最贴合用户需求。
相比“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与用户之间的遥远距离,泛娱乐化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则更加触手可及。目前,车载大屏已经逐渐成为车辆标配,副驾大屏,后排大屏都在为用户带去不同以往的出行体验。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都值得称道,也存在“徒有其表”的现象,我们将其称之为“大屏幕、小应用”,偌大的屏幕看起来体验感拉满,实则还是只能查看车辆信息、调个广播、打个电话等老一套。而这考校的则是车企的生态聚合能力。
像最新款宝马7系之就选择了装载华为应用市场,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有得玩”和“有得选”。
简单来说,在丰富的内容生态下还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例如,针对年轻人用户的出行旅途,华为应用市场配备了包括腾讯视频、优酷视频、酷狗音乐、云听等年轻人喜爱的应用,加上全新宝马7系所搭配Bowers&Wilkins 4D钻石环绕音响系统及影院模式,汽车也能瞬间变成KTV或私人影院。又比如,针对全家出行场景,华为应用市场准备了宝宝巴士、伴鱼绘本等大量儿童类应用,让小朋友也有自己的乘车体验。
至于为什么说装载“泛娱乐化”的车载系统会成为未来车企的一个趋势,不仅仅只是因为“智能座舱”的配套需求,更多原因还是来自于行业结构的调整。
“三大变革”改变传统车企的游戏规则
宝马当然不会是行业中唯一在加速“智慧出行”的车企,泛娱乐化的出行体验现已成为各类车企的共同追求,能看到大量业界头部车企都有相应部署。
除了用来吸引用户,车企部署“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还有其他原因吗?这就不得不提到当前汽车行业正出现的“三大变革”。
1、物联网时代工具形态变革
一个好的产品,就像人一样,他会随着时间需要不断进化。
在传统观念中,是如何定义“汽车”的?一个交通工具、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如果将一件产品划分为工具,代表的是他还未挣脱其价值的狭隘性和功能的单一性,好的产品最初可能是工具,但最后一定不是。
当前,正值物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用户对于产品能力需求的外放,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汽车产品要走得更远,就必须让自己也成为物联网中的一份子,那么它就必须要从工具升级为又一个“智能终端”。
诚然这并不简单,核心问题在于,它需要一个能贯穿整个物联网生态的系统。但碍于自身业务的局限性,绝大部分车企此时都在寻求第三方生态服务的介入,正如包括奔驰、volvo等车企选择的华为“HMS for Car”。
众所周知,华为依靠通信业务起家,现阶段业务覆盖几乎所有市场常见的终端产品,也因此具备了贯穿整个物联网生态的硬件协同能力,更能凭借其聚合的海量生态资源,为车企提供一整套生态内容和服务,其中就包括包括华为应用市场、华为快应用中心、华为智慧助手·今天、华为音乐、华为视频、华为主题、Petal Maps、智慧语音、My Car。
在车企承接华为的交互与服务能力后,便也相当于迈出了从工具进化成智能终端的第一步。
2、用户思维下出行场景变革
在工具形态变革后,出行场景变革是另一个趋势。
当前用户出行已经不仅仅只是开车驾驶一段路这么简单,其过程中产生的需求亦是出行的一部分,业界将其称之为“MaaS”也就是“出行即服务”。如何满足这些需求成为对车企的新考验。
也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中,传统车企不得不借力于华为,如华为终端云服务围绕1+8+N全场景战略,聚焦智慧出行场景打造的HMS for Car智慧车载服务解决方案,就能顺利承接车企需求,像华为智慧助手•今天,就能根据用户身处的不同场景,提供差异化服务,在用户出游场景,智慧助手会告诉用户哪里有最近的景点、哪里可以停车;在通勤场景,智慧助手也会第一时间将路况、违章信息通报给车主;甚至于加油提醒、充电提醒等等。
而HMS for Car生态中目前更是覆盖超37个品类,180多款三方应用,还能为用户推荐最新、最热的车载应用及游戏。免去了传统出行场景下,用户无聊的乘坐体验。
车企选择接入HMS for Car能力及服务,一方面满足了用户“出行即服务”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也免去了车企自身开发的费用和时间成本。
3、价值导向下服务模式变革
在传统购车消费场景中,绝大多数用户与车企就是“一锤子买卖”,车企与用户之间的交集仅仅是车辆成交的那一瞬间,哪怕之后的保养,那是4S店与用户的关系,当然返厂维修就另当别论,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对车企没有所谓的“用户忠诚”。
实际上,曾经许多车厂都说,要参与到车主用车的全生命周期,但真正能做到的却是寥寥无几。
当下,随着“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出现,对于广大车企而言将是一次增加用户粘性的绝佳机遇。即便是透过第三方服务生态,硬件部分依旧掌握在车企自己手中,且在广泛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中,也有大量需求是通过车机交互来完成,这就给了车企相当的操作空间。
至于是提供额外的增值服务,还是依靠其他服务产生价值,总之“系统”的出现或变革行业现有的价值导向。
综上所述,在时代的推动下,“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正在改变传统车企的游戏规则,那么要构建这么一套“系统”又需要具备哪些核心能力?
解构华为“HMS for Car”,两大能力难复制
通过华为的“HMS for Car”能看到,它必须要具备向两个层面赋能的能力,一面是面向用户,一面是面向车企。
1、对用户:重在交互、难在完整
于用户而言,他们对系统的需求其实并不复杂,除前面所提到的“丰富的内容”外,其一是便是满足用户操作的交互能力,在AI技术的协助下,“人机交互”已经不再算是一个难题,当前很多助手类产品都能满足日常需求。
用户需求的难点在于其二,“保障用户体验的完整性”。该如何理解这个“完整性”,以前大量终端产品都是割裂的,车是车、表是表、手机是手机,他们的功能不同,承接场景也不同。
现阶段能看到,大量智能手机品牌都开始造车,车企转头准备造手机,家电品牌们则是在不断充实自己的“朋友圈”,这些企业为什么会有这些动作,核心原因便是他们必须要保证用户“终端”体验过程中的完整性,要去除“场景割裂”。
华为“HMS for Car”能实现这么多品牌的“上车”,与其“打通多端互联与协同”能力密不可分,例如在传统场景中,当用户身处家中,突然想要查看车辆信息,能怎么办?只能选择出门上车查看,而在华为“HMS for Car”的方案中,用户可以通过“My Car”随时随地远程查看车辆状况,且语音助手还携带记忆功能,会根据用户此前的说话记录来决定合适的答复,实现了千人千面的精准服务。
而华为的终端云服务能力则是基于1+8+N全场景战略构建,通过不断增强AI场景引擎能力及广泛覆盖的硬件终端,使其在“车机联通”上具备了先天优势,从而为用户带去更加顺畅的“出行服务”。
2、对车企:需要实现逆向反哺
于车企而言,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考虑的最多的其实还是实际利益,能为车企带去实际“增量”。
这一点对于绝大多数车载助手类产品而言很难,因为系统或许能成为吸引用户的一部分原因,但价值很难数值化。
然而华为或许又是一个例外,当前由用户习惯所形成的“生态统一性”价值正在被放大,像在智能家居、3C领域,用户选择越来越趋向于“套件化”,这代表生态覆盖的影响力开始左右起用户的购买决策。
众多车企选择华为,除了技术能力之外,又何尝不是看中华为的用户基数?据悉华为应用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服务着7.3亿华为终端用户。即便其中只有0.1%的用户愿意为此买单,对于车企而言都将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所以可以预见,未来“逆向反哺”将成为车企选择“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重要指标。
总结
“智慧出行”已成为引领整个汽车行业前行的重要驱动力,虽然如今仅展现在“泛娱乐化”层面,但这也足够突显汽车行业发展的今非昔比。让出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汽车成为一个“智能空间”,其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强,可抓住这一次机遇仍将成为车企决战未来“智能化”的胜负手。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响铃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评委;
3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中国经营报》《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报刊、杂志特约评论员;
5钛媒体、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腾讯全媒派荣誉导师、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华为,用户,出行,娱乐,系统